來源:溫州商報作者:商報記者黃超時見習記者劉海丹
●我市30家小貸公司數量、規模都走在全省前列,“抱團”經營可促行業規范化發展
●通過這個平臺可進行同業調劑拆借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通過這個平臺探索小貸公司再融資中心、私募股權、私募債券等金融創新業務
●可為小貸公司搭建信息平臺,收集和發布小額貸款公司所需的各種信息
商報訊 因溫州金改而備受矚目的小額貸款公司又有新進展。昨日,記者從溫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獲悉,溫州市小額貸款公司協會(以下簡稱“小貸公司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會員大會將于今天舉行。據了解,該協會是由市金融辦作為業務主管部門,經溫州市民政局登記注冊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
市金融辦副主任、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馬興說,建立小貸公司協會,通過這個平臺進行金融創新業務的探索,使溫州的小貸公司在業務模式和平臺運作上有所突破,并讓政府加以監管指導,從而彌補金融機構斷層,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市已開業30家小額貸款公司,正在籌建22家,注冊資本金總額79.6億元,凈資產總額97.2億元,可貸資金規模124.5億元,貸款余額119.7億元、12031筆。已開業運營的30家小額貸款公司,平均注冊資本金達2.65億元/家,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9月底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平均注冊資本金為0.83億元/家。溫州小額貸款公司可貸資金規模達125億元,平均可貸款規模4.17億元/家,全國平均貸款規模僅0.95億元/家。溫州小額貸款公司的規模和業務發展,不僅在省內,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瑞安華峰小額貸款公司的可貸資金已達14.7億元,已經達到了村鎮銀行等小銀行的經營規模,預計這樣規模的小額貸款公司還將在溫州陸續產生。
“隨著行業發展的壯大,對于如何形成行業自律,促進行業規范發展,當務之急就是成立小貸公司協會。”一位負責協會籌建工作人員介紹,協會成立后將形成自律公約,嚴格規定小貸公司不得參與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活動,決不允許利用小貸公司名義搞賬外經營和賬外活動,不得發放高利貸等。同時,將對小貸公司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培訓,規范行業發展。
協會的成立有利于金融業務的創新。市金融辦工作人員介紹,我們有這樣的設想,由小貸公司協會注資設立一家“小額貸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每周收集全市各小貸公司剩余可放貸資金,讓這部分閑置資金與有資金需求的小貸公司進行配對,并由市金融辦對參加同業調劑拆借的小貸公司進行風險監控,這可提高資本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減少資本金沉淀成本。
“成立協會有利于小貸公司抱團經營,使小貸公司有機會做大做強,對行業的發展有大貢獻。”溫州市甌海恒隆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建勤認為,以往小貸公司的單筆貸款上限不能超過資本金的5%,流失了不少需求金額稍大的優質客戶。成立協會后通過多個小貸公司抱團,進行組合貸款,在堅持小額、分散,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小貸公司的盈利能力。
做大小貸公司更需要一個大平臺。馬興介紹,協會成立后,借此平臺可以建一個再融資中心,讓小貸公司有機會通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進行股權融資。通過該中心,嘗試發行小貸公司私募債,讓更多的民間資本也參與小貸公司,把小貸行業做強做大。
小貸公司協會的成立與溫州金改發展小微金融的迫切需求相符。溫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金融辦主任、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張震宇在近期舉行的“小微金融60人論壇”上提到,以前,銀行和民間借貸之間有一個斷層,溫州去年出現的局部金融風波,就是缺少小微金融機構和小微信貸不發達。因為銀行的貸款如果不滿足中小微企業,那么大量中小企業就會求助于民間借貸,那樣的話,融資成本就增加了。發展小貸公司就是彌補這個斷層,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溫州市小額貸款公司協會成立后,將會秉承“自律互助、創新發展、服務小微、助推經濟”的宗旨服務小微,服務“三農”,走出溫州本土小額貸款公司特色,擺脫同質化經營的桎梏,助力溫州經濟突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