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卿 出品| 消費金融頻道
近期,央行公布了2022年二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相較于上季度貸款余額9330億元,本季度貸款余額繼續小幅度回落,為9258億元,減少了72億元。據悉,小貸貸款余額的已經兩季度持續下降。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小貸機構數量和從業人員仍然處在下降趨勢,2022年二季度全國在運營的小額貸款公司數量為6150家,對比上季度數據減少了62家,全國從事小額貸款的工作人員數為59733人,對比上季度數據減少1306人。
「消費金融頻道」統計發現,目前全國的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從業者數量已經連續24個季度下降,受疫情以及地方小貸跨區放貸限制,小貸公司生存壓力大,總的貸款余額也在小幅度下降。
江蘇、廣東、重慶表現亮眼
從央行2022年二季度數據來看,表現亮眼的仍然是江蘇省、廣東省和重慶市。
在全國小貸機構和從業人數逐年遞減的背景下,重慶市任然保持貸款余額和實收資本雙雙第一的位置。數據顯示,2022年二季度重慶市小貸實收資本為1166.62億元,貸款余額為2581.45億元,相較于上季度前者上漲了14億元、后者下降15.7億元。
廣東從業人數仍然保持第一,相較于一季度6249人,減少了202人,為6047人。這意味著即使是小貸從業大省的廣東,從業人數也在收縮。
從整個基本面來看,全國從事小額貸款的工作人員數為59733人,廣東占比為10.12%,與上季度基本保持一致,與2015年12月末從業人數高點相比,占比仍然在進一步擴大,由約8.34%到達目前10%以上。
江蘇省小貸機構數量為584家,位列全國第一,相較于上季度的582家增長2家。
在小貸數量大跳水的環境下,江蘇省內小貸申請仍然是絡繹不絕。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顯示,多家地方小貸試營資格獲批,據「消費金融頻道」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江蘇省內獲批設立的小貸公司共有16家。
不過個別地方小貸注冊活躍卻無法改變小貸牌照注銷的大趨勢,特別是網絡小貸,今年上半年迎來小幅度注銷潮。
近期,攜程將旗下重慶攜程小貸增資至50億,達到跨省級經營標準,攜程旗下有兩家小貸公司,對于另外一家的去留,攜程表示未來只保留一家。
像這種大幅度增資一家達到監管要求,并且注銷旗下其他小貸公司的并不是個例。今年6月,京東數科就注銷了旗下一張小貸牌照,當時京東就曾獨家對「消費金融頻道」表示,未來只會保留一家小貸公司。京東數科旗下共有四張小貸牌照,今年7月又注銷了一張,目前旗下還有兩張牌照。
度小滿共兩張牌照,除保留重慶度小滿小貸增資達50億外,同樣在7月注銷了旗下另外一家上海滿易小貸。
此外、平安普惠、萬達等公司也緊跟步伐注銷了旗下擁有能夠網絡小貸牌照的機構。從這些大公司的操作看來,除了增資,就是注銷,網絡小貸牌照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
小貸資金、市場越來越集中
「消費金融頻道」發現,雖然總量上全國小貸機構數量下降近三分之一,從業人數也在驟降,但減少的數量在地域分布上并不平衡,小貸機構縮水嚴重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城市,小貸資金、資產也越來越集中于較發達地區。
數據顯示內蒙古自治區從高點460家下降到160家,相較于上季度169家,再減少9家,縮水近2/3;遼寧省從高點604家下降至366家,相較于上季度372家又減少8家,縮水近一半;云南省從393家下降至146家,相較于上季度99家回升了47家,但數量僅約為之前的二分之一,寧夏回族自治區有166家下降至60家,比上季度相比繼續減少5家,相較于高點減少了100多家。
而東部南部發達省份機構下降數量幅度并不大,甚至有些城市不降反升。海南從高點44家上漲至55家,與上季度相比數量持平;北京從83家上升到112家,相較于上季度僅減少了1家;上海從118家下降到116家,共減少兩家,目前總量與上季度持平;浙江從335家下降至281家,減少54家,與上季度相比減少3家;廣東省從428家下降至416家,從高點算起減少12家。
東部、南部發達地區不僅從業機構減少數量遠慢于落后省市,實收資本和貸款余額占比也在進一步增加。僅以北京、重慶、上海、廣東、江蘇和浙江六省市來看,2022年二季度,六省市實收資本綜合為2686.19億元,占比約34.92%,而在2015年小貸發展輝煌時期,這個占比僅為29.26%,上升了5個百分點。
貸款余額方面,六省市本季度總額為4202.49億元,占比45.39%,相較于2015年占比33.21%,上升約1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這六個省市,特別是重慶市,把持了大量的小貸資源。
資料顯示,目前已經增資50億的11家小貸機構中,就有8家注冊地在重慶,這意味著至少在互聯網小貸方面,來自重慶的小貸公司占據了絕大部分資源。
小貸資金流向方面,受制于牌照屬性,小貸從業方向兩極分化。隨著小貸的監管權下放到地方,目前經營范圍受限地方小貸資金主要流向了涉農林牧等小微信貸的農村金融方向,為我國普惠金融事業貢獻力量。而大廠旗下的互聯網小貸則依托于控制方場景,獨自或與銀行等機構發放聯合貸款。
|